方案介绍


 

校园安全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迁的不断加剧和自身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校园凌辱事件和行凶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主要体现在招生与就业、群体性行动、心理疾患、校园安全与事故等方面。
典型校园突发事件案例:
2004年2月13日,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
2006年10月25日,四川省广纳镇小学踩踏事件
2010年3月23日,南平实验小学凶杀事件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
2015年9月11日,余姚职成教中心学校凌辱事件


……
校园事件特点

开放性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的地域规模和人口规模及流动量的成倍数增长,校园不再是单纯封闭的世外桃源。
敏感性
高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关注程度高,传播扩散快,且容易向社会波及。
易煽动性
校园是网络活跃度最高的地方,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或学校焦点问题的信息传播中枢,而且学生思想较为单纯,极易被网络舆论所煽动。一个热点事件加上一个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引发校园群体性事件。
复杂性
随着学校内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发生于高校校园及周边或以高校学生为案发主体的治安或刑事犯罪案件接连不断。

校园安全保卫现状


校园安全管理和运行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重中之重的高校安全建设面临新的挑战。高校原有的人防、技防力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求。
      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借鉴社会公安110的成功做法,在现有的工作条件下,建立了“校园110”,明确提出“服务师生员工,保卫校园平安”的宗旨,向全校师生员工承诺“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难必帮,有求必应”。


存行校园安保弊端


目前校园110普遍情况是视频监控和技防力量有一定基础,警力和保安力量比较注重,但作为值班接警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电话模式;
从制度上规定了24小时值班,但缺乏系统化的规范和监督管理,存在不按时上下班及交接班、上班时间公电话私使用、值班缺少记录等问题;
对于各类紧急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欠缺系统化的预案体系梳理和完善,预案不能数字化,操作性和执行性还存在较大距离;
联动调度和信息报送同样缺乏系统性,手段过时,距离快速反应有较大差距。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高度敏感的高校事件极有可能因为信息报送不及时或处置反应不够快捷造成学校处置极其被动的局面;
传统的接报管理方式,没有刚性的监督依据和量化的数据支撑,没有办法建立起系统化的考核和测评。
学生安全现状:
            据教育、公安等部门不完全统计因缺乏安全常识,平均每年有近三万孩子因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火灾、踩踏等安全事故而死亡!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何谈发展!


教育部--政策文件

教育部-《中小学安全工作指南》一再强调:
1、做好中小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广大师生安全是教育的头等大事!
2、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是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构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机制。
4、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

教育部-《2016年工作重点》明确指出: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教育教学能力展示活动。
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研究制订加强中小学校安全防控及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开展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和依法整治、强化校园反恐防范工作。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类新技术涌现....